重构地方政府的投资逻辑

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2021-08-17 14:07 1934 0 0
过去数年,地方政府在举债投资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但如今面对日益沉重的债务负担又不得不踩下刹车,被迫转变长久以来的发展模式。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过去数年,地方政府在举债投资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但如今面对日益沉重的债务负担又不得不踩下刹车,被迫转变长久以来的发展模式。

在国内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都有了巨大变化之后,地方政府的发展模式也面临转型升级,由此必须重新构筑地方政府投资的基本逻辑:

从“土地财政”到“土地平衡”

在城镇化率高速增长、国内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那些年,“土地财政”是支撑地方财政增长、收回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佳路径。同时,“土地财政”的逻辑也通俗易懂、简单粗暴,一时间各地政府上行下效;既快速推动了各地新城林立、基础设施大幅升级,但也使得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大幅攀升。

在近年针对房地产的组合拳中,既限制房地产行业进一步金融化的趋势,也将疏导、控制房价上涨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但是,在地方债务率高企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房价与基建投资、清偿债务之间的关系呢?

这个问题在限制地方政府与城投债务增长的政策落地后变得越发清晰,未来地方政府投资不再直接以土地收益为开发目标,也不再直接经营开发土地,而是将土地收益与前期开发的投资进行打包、整体市场化、在收益自平衡的目标下运作。既解决了政府债务负担大的问题,又避免了土地市场拍卖制度下的“节节攀升”。

并且,在土地作为配置公益性项目的收益点后,也能够使得城市内部进行收益上的横向补偿,运用开发收益来进一步推动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加大市场供给,缓解市场供需间的失衡。这对宏观治理的目标来说也是必须的,将土地从拉大社会财富差距的载体,逐步转变为弥补阶层裂痕的工具

从“债务驱动”到“产业驱动”

如今地方债务的平均水平处于一个历史高点,各地政府的偿债压力都颇为突出。但是,如果我们回到过去的发展进程中去思考,就会发现地方政府过去十余年的大发展都是借助举债完成。并且在2016年之前,举债投资还是个划算的生意;只要地方发展的速度依然高于举债成本,那么债务就是助力地方发展的“翅膀”,有助于地方政府跑赢竞争对手、抓住时代性的发展机遇。

但是,随着国内经济周期的下行,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地方政府举债发展之路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与举债成本间产生了“倒挂”,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付出越来越高昂的财务成本维持庞大的债务规模,在经济下行时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也进一步下降,导致地方政府与城投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因此,如今的地方政府投资必须转变基础思路,如今“债务驱动发展”已经成为过去时,未来地方发展与投资的机会还是从产业中来。在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大幅改变、产业结构升级的当下,抓住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机遇,才是保障地方未来若干年发展的基石。

对于扶持地方产业,也不仅仅是投资建设产业基础设施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深入产业内部进行研究,完善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对产业的帮扶、对企业的孵化,实现产业驱动地方发展的目标

从“垄断经营”到“市场运作”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成为了国内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基础,但是地方政府与地方国资仍然保留了保留着许多传统思路;如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地方政府仍然偏好由当地国资企业进行“垄断经营”。

虽然,在地方政府与城投大幅举债投资的时候,债务扩张使得地方上的这些领域有了较大发展,也使得企业本身可以存续。但随着去杠杆周期的到来,地方国资垄断经营的低效运作便一目了然,城投账上的许多资产还变成了“负资产”,在失去财政补贴与政府输血后,这些资产不仅无法产生盈利,还需要大量资金用以维持正常运转。

因此,未来地方政府必须改变思路,将市场化运作的范畴进行新一轮的扩大,将过去政府与地方企业垄断经营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市场对外打开。既利用市场的力量来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与服务质量、提升经营效率;又避免地方因新增投资产生债务,还可以培育地方产业与经营主体,促进市场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从“追求资产”到“投资人口”

今年“三胎”政策的落地,虽在预期之外,但也在意料之中。就目前的人口结构来看,未来人口均衡的增长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也将使得宏观与财政政策进一步与区域人口、人口增长进行挂钩。同时,消费占经济比重的逐渐上升也使得地方经济与人口的正相关性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投资人口就是未来地方政府的重中之重。

因此,未来的地方政府要改变固定资产才是资产的传统思路,将区域人口作为重要资产进行“经营”;正如“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一样,改善区域人口的收入、增加区域的公共服务投入,才能促进人口资产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地方经济正向循环。

时代变了,地方政府的投资逻辑也应该变一变了。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重构地方政府的投资逻辑

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真相的探索者,真理的维护者。微信号: msyangteacher

302篇

文章

10万+

总阅读量

特殊资产行业交流群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资产界研究中心
    资产界研究中心

    更多干货,请关注资产界研究中心

  • 资产界
  • 蒋阳兵
    蒋阳兵

    蒋阳兵,资产界专栏作者,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破产与重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法律硕士,具有独立董事资格,深圳市法学会破产法研究会理事,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个人破产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律师协会破产清算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律协遗产管理人入库律师,深圳市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山市国资委外部董事专家库成员。长期专注于商事法律风险防范、商事争议解决、企业破产与重组法律服务。联系电话:18566691717

  • 刘韬
    刘韬

    刘韬律师,现为河南乾元昭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基金从业资格、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对法律具有较深领悟与把握。专业领域: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不良资产处置、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及登记备案法律业务、不良资产挂牌交易等。 刘韬律师自2010年至今,先后为河南新民生集团、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平顶山银行郑州分行、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高新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光大郑州国投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光大徳尚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河南中智国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兰考县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郑东新区富生小额贷款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服务,为郑州科慧科技、河南杰科新材料、河南雄峰科技新三板挂牌、定向发行股票、股权并购等提供法律服务。 为郑州信大智慧产业创新创业发展基金、郑州市科技发展投资基金、郑州泽赋北斗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河南农投华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河南高创正禾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河南省国控互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设立提供法律服务。办理过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法律文书、交易结构设计,不良资产处置及诉讼等业务。 近两年主要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业务、不良资产处置及诉讼,公司股份制改造、新三板挂牌及股票发行、股权并购项目法律尽职调查、法律评估及法律路径策划工作。 专业领域: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金融机构债权债务纠纷、并购法律业务、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登记及基金备案法律业务、新三板法律业务、民商事经济纠纷等。

  • 睿思网
    睿思网

    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及不动产领域信息综合服务商,睿思坚持以专业视角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及变革,打造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垂直服务平台,输出有态度、有锐度、有价值的优质行业资讯。

  • 大队长金融
    大队长金融

    大队长金融,读懂金融监管。微信号: captain_financia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资产界公众号

资产界公众号
每天4篇行业干货
100万企业主关注!
Miya一下,你就知道
产品经理会及时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