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纽可晴
来源:泓策投研手札(ID:FinanceBao)
个人征信、企业征信和资本市场信用评级(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全览)是信用领域三个主要的分支。一个完整的信用判断,应该是基于债务方信息、舆情、各类数据、行为、关联关系图谱等的全覆盖,对其主观意愿、客观能力的综合判断。互联网时代,不论是个人征信、企业征信、乃至资本市场信用评级,可以基于ABCD(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数据信用风险管理操作手册)、云服务、区块链)的发展,从传统数据延伸到行为数据,从专家经验、传统模型延伸到新型算法,从传统商业模式延伸到新型模式。
01
征信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有限
目前,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等成熟征信市场成熟规模一般在60到670亿人民币左右。从发达国家的征信市场来看,征信或风控的总体市场不大,近几年最发达的美国征信市场也仅在670亿人民币左右的年收入规模。
同时,一个国家的征信市场大小取决于政府采取的征信体系格局,目前从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行业会员制三种模式看,运营主体越市场化,则市场规模越大。
以代表市场主导型的美国为例,企业征信巨头邓白氏2016年的收入为17亿美元,三大个人征信公司益博睿、艾奎法克斯和环联2015年总年收入约在85亿美元左右,风控模型公司FICO在2015年的营业收入约为8.4亿元,以上5家公司年收入总额约110亿美元,这些收入中约70%-80%来自于美国市场。而政府主导型和行业会员制模式下的征信市场,规模一般在10亿美元及以下。
即使乐观预计中国的征信市场能达到千亿元的规模,但需要考虑美国征信市场经历近30年才进入收入百亿美元的规模,即使算上技术加速的因素,中国也需要15年左右才能够达到市场千亿的阶段。
(2)市场机构空间小
中国征信市场结构与日本的模式相似,以公共征信机构为主,市场机构为辅,央行征信中心垄断大部分市场,留给市场机构的空间很小,且未来市场机构的空间取决于央行征信中心的开放程度。
2015年,国内征信市场规模预计约60亿元,央行征信中心市场占比接近70%,短期留给市场机构空间十分狭小。
(3)牌照竞争激烈
尽管目前个人征信牌照尚未下发,但基于行业的发展,征信牌照的下发是必然。拥有牌照的征信机构可以依托牌照获取更多的资源,包括数据源、资金等,更容易发展壮大,而无牌照的初创征信机构无论在融资、数据源、团队方面都不占优势,且无法获取央行的信贷核心数据或者运营商、公安局的数据,无法在短时间内推出更有竞争力的征信产品,发展的空间很小。
若后续继续发放多个个人征信牌照,则个人征信市场会加剧现在以牌照融资,跑马圈地收购团队和小型征信公司的局面。未来征信行业将面临数据同质化、产品同质化、价格战的问题,甚至互联网免费的思路,降低行业整体产值。
(4)机构盈利困难
从目前披露的公开数据中,很难获得有关征信机构已实现盈利的信息,大部分机构仍处于亏损状态,即便有少量机构已经实现盈利,数额也不会太大。可见,当下的征信机构即便是入场之后,也难以快速实现盈利,运营模式的不同、数据来源的缺失,以及相应的成本支出,都将延长征信机构实现盈利的期限。
据公开资料显示,5-7年的亏损状态,是征信行业的一个常态,数据的收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要实现数据的全面覆盖,更是需要4-5年的时间,除此之外,人力成本的支出、系统的开发、服务器的购买等高昂成本的支出,更是加大了企业盈利的难度。
02
征信市场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征信市场还处于市场前期培育阶段,存在这商业模式不清晰、数据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但在逐步建立的征信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快速成长的征信机构三大支柱的支撑下,征信业开始稳步发展,征信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社会信用意识提升
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信用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领域、生产环节等对信用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征信业的市场需求增加。
随着社会信用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在经济活动中,日益重视应用征信产品防范信用风险,对自身的信用状况更加关注,为征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征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日益形成共识,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也成为征信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2)征信需求多元化
一方面,消费信贷的持续增长不仅带动了征信市场规模的扩张,不同消费信贷形式还对征信产品提出了更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金融领域以外的其他领域(商贸、人力资源、医疗等)也对征信产品提出了新的需求,一部分征信机构依靠独特的数据资源和专业的分析技术,专注和深入细分领域征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场景决策支持等增值服务。
(3)大数据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准确性是征信业务开展的基础,而目前我国数据采集法律制度规范不清晰,公共开放数据少,数据采集困难,数据质量更难以保证。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从技术上提供支持,可以通过海量采集企业和个人行为的全面数据,分析企业或是个人行为与其信用之间的相关性,减少了数据准确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4)征信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
2013 年实施的《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对企业征信机构的设立、备案进行了规定。《征信业管理条例》为征信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的实施,为征信机构管理提供了详尽的依据,其他落实《条例》相关规定的各项配套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特别是规范征信机构运行、个人征信业务、企业征信业务等方面的配套制度,与《征信业管理条例》共同构成征信业法律法规体系。
各项法规的出台对于规范征信活动,保护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人民银行依法履行征信业监督管理职责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我国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阶段。
03
征信机构发展方向
(1)大数据公司
大数据公司将成为目前大部分征信公司的最终形态。从国外成熟征信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美国的征信行业历经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由征信机构自由成长、层出不穷到兼并整合、巨头逐渐突显的过程,大部分征信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被并购或者专业化成为细分领域的大数据公司,最后仅剩下几家征信巨头瓜分大部分的征信市场。同样的趋势也可能适用于中国。
因此,中小型征信机构可以通过深挖非同质化的数据源或非结构化的数据源,例如舆论数据,社交网络数据、地方法院数据等,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从而实现长久的发展。
(2)大型征信机构
随着征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上必然会出现几家大型征信机构,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主营方向,从事全国性甚至国际征信业务。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征信机构按照主营方向可以分为三大类:消费信用、中小企业信用、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每个市场由两三个巨头瓜分。一是资本市场上的信用中介机构,主要对主权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大公司的信用进行评级,如穆迪、标准普尔等;二是商业市场上的信用中介机构,主要对各类大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调查评级,如美国最大的全球性征信机构——邓白氏;三是对消费者信用进行评估的机构,主要根据收集的消费者信用记录,如品行、还债能力、资金、客观环境、抵押担保等直接对个人的信用进行评级评分,如环联和益博睿。
(3)反欺诈
反欺诈服务是征信机构普遍看重的一块业务。一方面,我国信用数据的来源依然非常零散,导致整个决策过程的成本上升,因此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解决方案(包括技术、分析,以及咨询)和数据服务两方面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国内征信机构反欺诈技术的落后促使国外征信机构纷纷进入了我国反欺诈市场,反欺诈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
目前国内大型电商的金融部门,以及一些金融机构,都直接或间接地引入了外资征信机构的反欺诈技术。例如,FICO在2014年发布的“费埃哲反欺诈平台”,用于企业反欺诈管理,该平台为机构及其客户提供实时地反欺诈保护,并覆盖多种支付渠道、产品及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宜信、有利网、搜易贷、你我贷、阳光保险等数十家平台已完成与FICO的签约。
(4)风控模型公司
在我国,风控模型公司的发展前景并不被看好,且在各个征信市场中,只有FICO一家风控模型公司表现出色。风控模型公司发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使用的风控模型基本属于一次性买断或自建模型团队,留给风控模型公司的市场空间极小;其次,随着信贷行业的细分化及专业化,通用模型已无法满足风控需求,大部分授信机构会以自身过往的信贷违约数据,自行研发该领域的风控模型。可见,风控模型公司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或专注细分领域模型开发,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5)风控系统开发公司
风控信息化系统是指给信贷机构提供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也被称为风控SAAS服务等。风控信息化系统开发的需求主要存在于小额贷款公司、P2P平台和其他民间贷款机构等中小型贷款机构。这类机构在贷款项目的授信和风控环节上主要仍依靠人力审查、纸质材料传递等途径,贷前黑名单扫描及贷后管理跟踪基本为空白,业务流程中存在整体风控效率非常低下,以及流程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出错等问题。
完整的风控SAAS系统可以提供贷前调用黑名单扫描,舆论扫描;贷中直接查询征信牌照公司或央行征信的征信报告,并选择评分模型;贷后,可以接入多个不同的借款人监控服务,包括手机监控,企业信息监控,资产监控等;如发生违约,系统还可以直接推荐相应的资产处置或催债服务方,从而为授信机构提供全流程、智能化的服务。
04
征信业务发展启示
(1)产品新思路
细分场景征信:美国征信市场已有IMSHealth、Telecredit、Landlordconnection等一批服务于利基市场(如医疗、地产等市场)的专业征信机构。我国部分机构也已经在垂直领域深耕,如“什马金融”专注农村人口信用,可以看出,细分场景征信大有可为。
商业咨询服务:如市场营销、决策服务等。邓白氏的销售和市场营销解决方案在其总收入重占比约为37%,而这部分业务目前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商账管理:服务内容包含贷后管理、商账追收、贷后失联修复等,服务对象包括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P2P平台和其他商业企业等。在服务担保小贷公司方面,我们有着较大的经验和优势。
(2)应用新场景
随着征信技术的进步,征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征信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传统的信贷、消费金融等领域,迅速扩展到决策服务、医疗、婚恋、租房、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出行、保险、商账管理等新的领域。可以推断,随着征信技术的发展,在不远的未来,应用场景还会进一步拓展,征信领域可以大有所为。
(3)模式新方向
a.“信联”模式:数家征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一家个人征信机构,以期在传统金融之外,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和小微金融征信的全面覆盖。该模式既有助于促进我国征信行业规范发展,同时加强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征信机构通过建立联盟的方式开展业务,一方面可以解决目前征信数据源散乱、数据采集和处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实现信用信息在机构之间的集中和共享,形成数据聚集效应,在行业中占据有利地位;另一方面,“信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部分个人征信机构独立第三方“不独立”的问题。
b.交互式征信:改变征信机构单向信息输出的模式,通过用户自主上传/填报信息,形成与企业或个人数据的交互,增加信息积累和用户粘性。如美国的Credit Karma通过用户主动提交的形式获得用户的非传统支付信息、资产类信息等作为信息来源的一部分,并向消费者提供免费信用服务,同时通过有偿的广告投放、目标客户推荐的形式从金融机构获得收入。另一家美国的征信机构PRBC(Payment Reporting Builds Credit.,“支付信息征信公司”)主要是通过用户自主填报和经用户授权后从相关机构获取两种途径来获得数据。自主填报是指用户注册成为会员,填报基本信息、传统信用交易信息、非传统信用支付信息、资产类信息和社交网络信息等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会员提供的信息越全面,信用报告的内容也就会越丰富,相应的信用评分也会较高。
c.产品免费试用:通过产品的免费试用,能够快速有效地占领市场,提高市场份额,拓展客户群体。例如:前海征信氧分子平台对部分项目开放免费试用功能,但需要用户进行企业认证,完善企业信息;启信宝对部分基础类报告采取三次免费下载模式。
d.数据合作模式:帮助征信机构获取更有竞争力、更加全面的数据。征信机构可以以合作方式从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银行和政府部门等获取,合作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数据购买、双方数据共享、业务合作等。
e.企业认领:完善企业信息,丰富数据源。例如:企查查通过企业认领完善企业信息,公司简介,联系方式等;企业则可以免费发布与推广企业产品,获取企业用户;回复用户评论,与用户互动交流。
f.丰富产品应用形式:开发产品APP、微信订阅号等,便捷用户使用。目前一些知名征信公司均已开发出较为完善的APP供用户使用,为用户提供便捷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
g.开设交流和失信举报模块,促进用户互动。征信机构可在信息查询平台下方开设留言板块,为用户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也有利于企业与用户进行直接沟通,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提高企业完善信息的积极性。开放失信举报专栏,让查询者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对于通过核实的举报者,征信机构可以给予一定奖励作为激励,以提高公众积极性。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泓策投研手札”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征信业深度系列五:征信业务发展机遇与启示